(一)发病缘由
先天性病变如尿道狭窄、后尿道瓣膜、膀胱颈挛缩,梗阻促进憩室的形成与进步,为憩室产生的主要原因。临床上大部分膀胱颈梗阻的患者不发生憩室,而一些憩室病例中没梗阻存在,因此膀胱憩室的形成亦与膀胱肌纤维先天性排列异常有关。下尿路梗阻和高压为继发性膀胱憩室形成的重要原因。
临床上憩室以坐落于输尿管口附近者最容易见到。胚胎发生上,膀胱壁与膀胱三角区不同,现在觉得三角区与逼尿肌连接薄弱与膀胱憩室的形成有关。
输尿管开口盲端亦可发生膀胱憩室,Oriasa(1990)报道2例输尿管开口盲端致使输尿管及膀胱憩室。
另一型膀胱憩室坐落于颈部,可能与脐尿管消失不全有关,常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或梨状腹综合征(Prune-belly综合征)。
(二)发病机制
先天性憩室常由多余的输尿管芽及未闭的脐尿管、先天性膀胱壁肌层局限性薄弱点膨出所致,憩室多为单发,憩室壁含膀胱全层,多见于儿童,下尿路无梗阻。膀胱憩室亦可由继发性原因所致,多因为下尿路梗阻所致,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的膀胱壁自分裂的逼尿肌肌束间膨出形成憩室,常为多发性,憩室壁有黏膜小梁(此类憩室中不含有膀胱壁的各层组织,故又称假型憩室),多见于成人男士,同时存在逼尿肌增生。